共建共治共享 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合肥经开区海恒中心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推动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凝聚,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成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以“红色引擎”驱动多元共建,筑牢治理根基。构建“四级联动”组织网,强化组织体系建设。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成立34个小区(片区)党组织,吸收业委会成员、物业人员等进入支委班子,根据工作实际组建87个党小组,推选党员中心户,形成“社区党委一小区(片区)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的纵向贯通格局,确保党的领导直达治理末梢。创新阵地联用模式。推广“书记会客厅”“党群服务站”等10余个实体化平台,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与物业经理联合办公,实现问题直通快办、诉求一线响应,累计化解矛盾纠纷百余起。深化“红色矩阵”建设。有效整合物业骨干、业委会成员、网格员、红色小管家、志愿者及辖区单位等多方力量,组建多元化服务团队。通过组织“聚能”、阵地筑基,中心成功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动能,为多元主体参与共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骨架,实现了治理力量由“单打独斗”向“握指成拳”的转变。
以“协商密码”解锁高效共治,激发自治活力。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打造多种议事协商平台,变“替民做主”为“由民做主”。规范议事流程。指导社区因地制宜打造“四方汇”“3+1协商议事平台”“有事好商量议事会”等多种载体,普遍运用“五步议事法”“三事分办”等机制。从精准摸排需求、聚焦痛点定题,到多方围坐协商、全程公开落实、结果及时反馈,形成完整闭环。践行“四千工作法”。推动党员干部进千家门、认千家人、知千家事、解千家难,上半年累计用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126条,用铁脚板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凝聚共识。构建协同联动格局,对涉及多部门的复杂问题,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效整合城管、公安、市政等力量,实现跨层级、跨领域协同作战,成功处置飞线充电、占道经营等安全隐患50余次。这些协商共治实践,成功为老旧小区新增近百个停车位、建设420米智能电动车棚建设、化解外墙维修及工商赔偿纠纷、推动多个小区业委会成立等,激发了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治活力。
以“幸福底色”检验普惠共享,提升民生温度。以民生改善与温度传递检验治理成效,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聚焦急难愁盼办实事。系统推动解决门面脏乱、雨污横流、非机动车占道等环境顽疾,大力建设智能电动车棚缓解“停车难”“充电难”,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织密扶弱助困关爱网。深入开展“窗帘之约”关爱108名独居老人、“夏日送清凉”覆盖保洁环卫等约1000人次、困难群体精准帮扶等行动,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服务11名特殊老人,让组织的温暖直达最需处。拓展普惠服务新场景,打造“红色放映厅”“亲子工坊”“科普小课堂”等家门口的文化空间,常态开展“公益市集”“健康义诊”“趣味运动会”等200余场便民利民活动,服务群众1.5万人次。链接高校、企业资源丰富服务供给。培育睦邻互助新风尚。建立“邻里互助站”。组建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挖掘培育“社区能人”,鼓励居民互帮互助实现“微心愿”40余条,营造了“党员带头干、邻里齐参与”的温馨社区氛围。服务共享,让幸福在细微处流淌,成为海恒基层治理最温暖、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