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树下”议事会 绘就社区和谐新画卷
近年来,长丰县下塘镇安费塘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积极探索“小事不出村(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发挥“老娘舅”“五老”人员等群体的独特优势,搭建多元协商议事平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走出了一条“群众参与、源头治理、温情调解”的基层善治之路。
“银发力量”当先锋,调解队伍建在群众身边。“社区的事就是自家的事,我们这些老同志有经验、有耐心,更懂街坊邻里的心!”社区“老娘舅”协商议事会副会长刘家洋说道。安费塘社区充分整合辖区资源,组建了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退役军人组成的“五老调解团”,并吸纳老队长、社区干部等“老娘舅”加入,形成“法律+情理”双轨并行的调解力量。他们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公正的处事原则,深入村庄、院落、家庭,主动排查矛盾隐患,将调解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2025年以来,这支队伍已累计走访居民300余户,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小问题”40余起。
“棠梨树下”解难题,协商民主凝聚共识。在安费塘社区东刘岗组的“棠梨树下议事会”,每周一次的“居民议事会”已成为社区治理的品牌活动。社区创新推出“三步议事法”——网格员收集问题、议事会协商方案、调解员跟踪落实,通过“群众提需求、多方议对策、公开晒结果”的流程,让居民成为矛盾化解的“主角”。针对人居环境整治引发的意见分歧,退休干部高乾良带领调解团队连续召开5场协商会,逐户沟通设计方案等细节,最终促成达成一致。“吵了半年的矛盾,没想到在棠梨树下喝着茶就解决了!”居民谭大爷感慨道。
“三治融合”显成效,基层治理更有温度。安费塘社区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构建“预防-调解-回访”全链条机制。一方面,通过法治讲座、案例展板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设立“善行义举榜”,挖掘“以和为贵”的典型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调解一起因房屋漏水引发的纠纷时,“五老”调解员刘长荣不仅促成赔偿协议,还发动志愿者帮助受损家庭修缮墙面,用行动诠释“纠纷化解不是终点,邻里和睦才是根本”。
2025年以来,安费塘社区通过“棠梨树下议事会”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8%,真正实现了“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安费塘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擦亮‘五老调解’品牌,让更多居民参与共建共治,把安费塘打造成有温度、有活力的幸福共同体。”
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安费塘社区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激活群众内生力量。当“银发智慧”遇见“协商民主”,当“法理情”融入“家长里短”,社区便有了化解矛盾的“金钥匙”。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调解模式,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