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要闻 > 长安关注

《人民公安报》:“智理+制理+治理” 激发治安防控新动能

合肥探索警情综合管理新模式,推进警情科学研判、规范处置

发布时间:2023-10-25 15:25 来源:人民公安报

今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探索建立“智理+制理+治理”警情综合管理新模式,通过完善警情全流程监测、全闭环处置、全方位治理,不断推进警情科学研判、规范处置,提升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态势的感知能力、驾驭能力、治理能力。数据显示,合肥市第三季度警情数环比明显下降,群众短信评警满意率达96.2%。

研发智能应用系统 实现警情全流程“智理”

今年1月,合肥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的警情综合治理和智能应用系统上线运行。依托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该系统可实现对警情的智能监测、分析和预警,精准指导打、防、管、控、创、宣、建等各项警务工作。

据介绍,警情综合治理和智能应用系统可将同类报警自动筛选并推送各接处警单位,提升警情反馈质量。同时对警情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开展巡控、打处等工作,推动落实“预防警务”“主动警务”。在今年7月进行的全市警情预测中,合肥市公安局预测了37个警情高发区域,各区、县(市)公安机关加大对相关区域的打、防、管、控力度。截至9月初,23个区域警情数降幅达30%以上,转为常态区域,另外14个区域警情数呈稳步下降态势。

创新跟踪管理机制 实现警情全闭环“制理”

今年以来,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杏林派出所屡次接到群众关于广场舞噪音扰民的报警投诉。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合肥市公安局引进科技设备,联合科创企业研发噪声监测仪,增加投放密度,有效监测户外广场噪音;同时通过警情研判,排查出15个噪音纠纷警情高发区域,推送下发属地分局,精准发力压降警情,治理效果显著。

为确保每一起警情“案结事了”,切实查隐患、除隐患,合肥市公安局建立警情日清日结机制,每日从市公安局、分(县)局、所队三级对当日辖区警情进行质量检查、态势监测,每日形成警情问题清单,点对点推送相关单位整改。自日清日结机制推行以来,全市97.4%的警情在48小时内处理并反馈完结。

针对重点警情,合肥市公安局建立跟盯机制,每日对警情进行关注、跟盯、回访,及时防范风险、消除隐患,并从中发现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定期推送相关警种部门和属地公安机关,推动落实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立警情日周月调度机制,局情指中心每日对全市警情高发部位、高发类型、高发时段进行分析通报、预警发布。今年以来,已对51个警情高发、隐患消除不力的街区单位予以挂牌整治。

构建联动联治体系 实现警情全方位“治理”

为落实落细警情全方位治理,合肥市公安局深化“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理念,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实战化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设,完善分级分类指挥调度、警情处置、警情治理,贯通市、区县、所(队)三级警情工作体系。市公安局层面在情指中心成立警情治理专班,每日开展全量警情质检、异常警情跟盯、隐患警情清除、关注警情分析、高发警情调度等工作,形成日周月警情分析报告;分(县)局层面依托警情日清日结,重点做好警情的隐患化解跟进和提醒通报;所队层面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设置专职警情指挥调度岗和警务质态监管岗,做好警情受理、处警支撑、警情反馈、警情监测、隐患清除等工作。

同时,合肥市公安局夯实多警种一体化警情治理体系,推进“情指行”一体化建设,深化合成作战,对于重点警情,情指中心在初步研判后,定向推送至相关部门处置解决。为确保治理取得成效,市公安局还积极构建党政联动警情治理体系,梳理110警情和相关风险隐患,形成隐患清单分级分类推送区县、街镇和职能部门,靶向治理、集中清零,个性问题点对点解决、共性问题提级办理。工作开展5个月以来,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1万条。

版权所有:合肥长安网 © 2019主办单位:中共合肥市委政法委员会
ICP备案编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皖ICP备19023062号-2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