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要闻 > 长安关注

《法治日报》:让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合肥公安构筑立体式一体化防控网

作者:王宏 发布时间:2022-12-22 09:51 来源:市委政法委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紧紧盯住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的有利契机,通过建立完善“四联模式”,科学构建“三圈五域”立体防控格局,全力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提档升级,有力提高了防控体系整体效能和社会治理水平,让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凝聚强大合力

“今晚10点,派出所在弘阳广场周边开展夜巡。欢迎辖区热心居民积极报名!”11月14日20时40分许,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五里墩派出所民警张薇在警民议事群中发布了义警招募通知。

仅仅几分钟后,义警名额就已报满。他们身着专属马甲、戴红袖标,走在主要干道、居民小区里,与民警一起守护辖区平安。

建设平安合肥,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协同联动机制为牵引,合肥公安机关发挥组织领导能力,完善做实工作联动、问题联治、治安联防、平安联创的“四联模式”。

按照合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托社会治安防控联席工作机制开展日常调度、联合检查、重点治理、专项整治等工作;联合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按照“小规模、多点位、常态化”模式,持续开展“筑安”系列行动和“推磨转圈”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探索建立新时期“合肥义警”群防群治队伍,全市46家大型商场设置安保固定岗,54支专职巡逻队伍、6559家商户参与商场治安联防,106家保安从业单位在全市校园、医院、商超等重点部位开展义务巡逻……“全民创安”行动处处可见,在基层凝聚起强大合力。

团结就是力量,效果一一展现。全市黄赌警情连续六年大幅下降,培育出“庐州街坊”“小巷管家”“云川大妈”等一批群防群治特色品牌,26.19万人的“合肥义警”队伍日夜守护在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平安+”正在接续创建。

实现一体防控

“警察同志,我下车时拿错行李箱了,麻烦帮我找下!”10月9日17时许,戴女士乘坐机场大巴抵达合肥南站,出站后才发现手上的行李箱拿错了,于是焦急地来到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高铁南站派出所警务站向民警求助。

民警经过调查,找到了同样因拿错行李箱而焦急万分的旅客严先生。看着失而复得的行李箱,戴女士和严先生对警务站的高效服务连连点赞。

不仅陆地建有警务站,随时服务群众,水上检查站也应时而生,保护水域安全。近日,全市首个水上公安检查站——巢湖船闸水上检查站正式成立,兼具预警、核查、处置等功能。检查站成立当天,公安、渔政等水上执法部门的7艘船艇开展联合巡航,进行安全检查、法律法规宣传及安全知识普及。

为了最大限度将风险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合肥公安机关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以2架警用直升机、122个基层派出所、566个社区警务室、64个综合警务站、122个地铁警务室、44家网安警务室等为触角,积极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立体化防控格局,打造城市外围有公安检查站、治安卡口查控,城区内部有街面警务站、网格化巡控力量为支撑的“环市际防控圈、环主城区防控圈、环重点区域防控圈”闭环式治安防控识别圈。同时,构筑空中、地面、水上、地下、网络五域防护网,通过智慧警务调度,实现警力整合、手段整合和信息共享,强化五域防控网一体化运作,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推动智能升级

据了解,在2018年试点建成10个智慧平安小区的基础上,合肥公安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上升为党政工程,并同步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推动市政府出台《合肥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完善全市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标准体系。同时,以全市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为契机,探索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总结了安置小区镇(区)建、商品房小区自主建、新建小区同步建等五种模式,供全市各地立足实际分层分类推进。

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合肥市公安机关还同步健全系列制度规范,构建多模态社区安防感知网,通过搭建门禁管理等模块,保障群众居住安全。构建全息化社区管理服务网,为小区物业、居民提供远程开门、访客管理、报修投诉、周边生活服务等应用,将“人防+技防”有效融合,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和居民安全感。

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平安小区3778个,已建智慧平安小区中81%的小区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抓获网上逃犯等违法犯罪嫌疑人280余人。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模式正在向城中村、三无小区、楼宇等延伸。

版权所有:合肥长安网 © 2019主办单位:中共合肥市委政法委员会
ICP备案编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皖ICP备19023062号-2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