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来“打仗”的,却被法官暖到了
预付消费陷阱引纠纷——宝妈充值万元摄影套餐后察觉推广套路,维权对簿公堂。法官巧用六尺巷智慧,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当庭和解、当场履行。这场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转变,生动诠释了庐江法院司法为民与和谐解纷的新实践。
案情简介:宝妈丁女士为记录孩子成长瞬间,参与了某儿童摄影馆推出的优惠活动,一次性充值16000元,还领取了丰厚赠品。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后续消费权益的实现竟与“拉人头”推广绑定,顿觉“上当受骗”。在多次协商退款无果后,丁女士以欺诈为由将摄影馆诉至法院,要求其全额退款。摄影馆则坚称其经营合法,双方协议约定清晰,拒绝退款。双方矛盾激化。
鉴于案件双方争议标的不大,法官决定庭前先行调解,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与双方沟通。面对摄影馆经营者罗某,法官指出其营销模式易引发误解,强调诚信经营对口碑的重要性。经释法明理,罗某从最初只愿退一半款项,最终松口同意退10000元。
继而法官与丁女士恳谈,先共情其担忧,再分析诉讼风险与协议约束力,引导理性维权。丁女士也主动将诉求从全额退款降至退还13000元。
见双方均有松动,距达成一致差距不大,法官遂带着新方案让双方“面对面”协商。然而见面当场冲突再度爆发——
“你不就是想贪图礼品吗!”罗某拍案而起......
“你这是设圈套骗人!”丁女士怒不可遏......
眼看双方情绪失控,甚至带有人身攻击言语,法官当即引入“六尺巷工作法”,将场面拉回到“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轨道,以“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启发双方:“维权之利要守,互让之德更贵,各退一步既能解决问题,也留体面。”
法官的真诚与古训智慧如春风化雨。最终,双方各让一步,同意以12500元和解。在法官的见证下,罗某当庭转账支付,微信转账提示音落,双方握手言和,纠纷圆满化解。
“今天本是来‘打仗’的,却被法官暖到了。”罗某感慨道,这是她第一次来法院,却真切体会到了法官的服务精神和解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