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明白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枫景”
为传承发扬“枫桥经验”,蜀山区稻香村司法所通过培育本土化“草根式”“法律明白人”队伍,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他们走街串巷,走访巡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群众身边“急难愁盼”,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新方法。这支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法律明白人”队伍,正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法律条文成为群众手中的“生活小贴士”。
多管齐下播撒“法治种子”。立足基层实际,司法所精心培育选拔20名兼具法律素养、群众基础与乡土情怀的“法律明白人”。他们充分发挥血缘、亲缘、地缘、人情缘等多方优势,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电子屏滚动、流动巡回宣传、“摆摊设点”等“多条腿走路”,用乡音土话“解码”劳资、婚姻家庭、继承、相邻权、侵权、损害等常见法律问题,并通过“周本议事厅+网格化”“百姓评理说事点”等接地气、有生气形式,引导居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思维与习惯,播撒下“法治的种子”。
多措并举强化源头防范。这支队伍在实践中精准适用“情理法交融法”“面对面背靠背处理法”“冷热处理法”“亲情解怨法”等调解模式。面对劳资纠纷,他们以案释法,举一反三,在彻底妥善解决问题的同时,对企业开展常态化“法治体检”,以堵塞漏洞源头防范。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时,以情为“盾”、以情化人,精准运用“三情调解法”——借感情破冰、用亲情暖心、以友情促和。
多元协同激活治理动能。全面落实“1+N”协同机制,将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与“法律明白人”的乡土智慧深度融入、资源叠加。通过“一社区一律师”“律师工作室”等创新载体,形成“专业指导+一线实践”的“治理链条”。同时优化队伍结构,吸纳“两代表一委员”“红色小管家”、网格员等多元力量,打造出懂法律、通民情、善沟通、巧解题的复合型高素质法治队伍,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赋能。
从被动普法到主动用法,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稻香村司法所的工作实践印证了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当法律条文变得耳熟能详、口口相传,当矛盾纠纷消弭于情理法交融的“法治故事”,一幅法治自治德治相得益彰、美美与共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