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法院:有效开展“西法有约”破解难题
自4月25日肥西法院“西法有约”固定接待日制度正式运行以来,接待日已如约而至八期,正有效破解群众司法诉求与审判执行衔接不畅的难题,不仅推动干警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加速转变,更成为连接法官与当事人的高效“连心桥”,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让信息“跑”在需求前
“西法有约”是肥西法院深化司法公开、践行“阳光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法官手机号公开、固定接待日坐班,将司法公开从传统的“被动公示”升级为“主动服务”,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清晰运行,拓展了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服务深度。全域覆盖,精准对接。每周五下午,全院审判执行业务庭办案人员轮流值守,在院本部、执行局、派出法庭同步设置接待点,利用空闲法庭、接待室等空间,织密全域服务网络,便利群众就近沟通。信息前置,畅通无阻。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前公告每周接待法官的姓名、地点、联系电话及接待时段,实现“场所、时间、流程”三统一,有效化解了法官日常办案与接待当事人的时间冲突。渠道延伸,全天候响应。非接待日,当事人可随时拨打公示的办公电话或手机号码进行咨询,确保群众诉求“有处可寻、有人可答、有果可期”,让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以“担当”回应新期盼
“西法有约”是肥西法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和“练兵场”。它着力整治“慵懒散漫”作风顽疾,破除“避责思维”,引导干警树立“有解思维”和“解题思想”,以作风之变打通司法为民的“中梗阻”。
准备充分,精准服务。接待前,办案人员必须提前梳理、研阅案件材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接待时能提供精准指导。
闭环管理,限时反馈。“西法有约”实行“分类分流—限时反馈”闭环机制。接待人员按序接待、现场答疑并同步记录反馈信息。接待后信息统一汇总至审管办,定期分析共性问题,推动形成“接访发现问题—审判改进工作—管理完善制度”的良性循环。
强化监督,压实责任。接待工作开展时,院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监察室参与,对接待工作纪律、服务规范等开展专项审务督察,并将督察结果纳入干警绩效考核重要依据,确保制度刚性执行、服务优质高效,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的“务实、清廉”作风落到实处。
用沟通弹好“和谐弦”
在接待中,办案人员针对当事人立案、审理、执行各环节疑问,提供“一案一策”精准答疑,并延伸判后答疑、履行督促、执行风险告知、心理疏导等多元服务,有效消除信息壁垒,减少误解与对抗。接待工作将调解贯穿全过程,构建分层分类化解体系,简单问题当场答复、复杂问题联席会商、重大事项领导包案。通过建立“法官+信访专员+调解员”联动调解机制,对接待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即时介入、就地化解,着力构建“前端释法明理+中端联动调解+末端实质解纷”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西法有约”开展八期以来,累计接待案件当事人100余人次,高效化解案件21件,信访投诉量呈下降趋势,群众满意度与司法公信力得到同步提升。接下来,肥西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常态化开展好“西法有约”固定接待日制度,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法院铁军。